cover  

【作者簡介】

許常惠

許常惠,一九一九年生於臺灣彰化,一九五三年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,一九五四~五九年間留學巴黎,隨夏野教授學音樂史,並從岳禮維教授學習作曲。

在作曲上,創作了上百首作品,包括獨唱與合唱曲、獨奏與室內樂曲(包括中西樂器)、管絃樂、歌劇、舞劇和清唱劇。並創立製樂小集(一九六一)、現代音樂研究學會(一九六九)、亞洲作曲家聯盟(一九七三)、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(一九八九)等組織,致力及領導以傳統音樂為泉源的現代音樂創作。

在民族音樂的研究上,從未間斷過田野採集工作,在臺灣全省的山地與旱地,做全面的民俗音樂調查、採集、整理和研究工作,發表論文數十篇,各式音樂相關文章逾百。發起並成立中國民俗音樂研究中心(一九六七)、中華民國藝術基金會(一九七九)、中華民國民族音樂學會(一九九一)及亞太民族音樂學會(一九九四)等單位。

在教學上,曾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、臺灣藝術專科學校、國立藝術學院、東吳大學、文化大學…..等音樂相關科系,擔任理論作曲與音樂學的課程,教導學生無數,尤其在作曲及民族音樂學部門,今日臺灣樂壇之中堅多出自其門下。

在行政工作上,歷任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理事長(一九八○~九一)、音樂教育學會理事長(一九九三~九五)、民族音樂學會理事長(一九九一~九七)及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(一九九一~九四)等職務。

現任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教授、總統府顧問、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、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、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、中華音樂著作權人聯合總會董事長、亞洲作曲家聯盟主席及亞太民族音樂學會主席。

曾獲得榮譽如下:十大傑出青年「金手獎」(一九六五)、吳三連先生文藝獎(一九七九)、法國文化部「騎士勳章」(一九八五)、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「家文藝獎」(一九九二)、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「傑出研究獎」(一九九三)、法國榮譽軍團「長官級勳章」(一九九六)、行政院「文化獎章」(一九九七)、教育部「國家講座」主持人(一九九八)。

 

【內容介紹】

產品特色

這五張許常惠老師的民俗音樂專輯,除了保存重要的音樂歷史文字資產外,最主要的是這五張專輯的文字內容,完成以中、英文對照的方式呈現給消費者,也保存了重要的樂器及人物的照片;除此之外,許常惠老師的親筆手搞,經過整理之後也將收藏在本次的音樂專輯系列當中:

中、英對照的歷史文字資產

已經幾乎讓人遺忘的歷史照片

許常惠老師的親筆手稿

以田野錄音方式採集台灣的民歌 

設計理念

音樂結合書籍的方式推出-詳細且完整的中英對照文獻資料收集成一本小冊子。

版畫刻製的CD封面-保存原有LP專輯的剪紙CD封面設計,改用版畫的設計方式。

專輯名 

台灣民俗音樂專輯Ⅰ:台灣的南管音樂-台南南聲社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編輯:許常惠、呂錘寬

台灣民俗音樂專輯Ⅱ:台灣的北管音樂-彰化梨春園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編輯:許常惠、邱坤良

台灣民俗音樂專輯Ⅲ:陳冠華與福佬什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編輯:許常惠

台灣民俗音樂專輯Ⅳ:陳慶松與客家八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編輯:許常惠、鄭榮興

台灣民俗音樂專輯Ⅴ:陳達與恆春調說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編輯:許常惠、邱坤良 

內容簡介

這五張音樂專輯記載了五段不同的音樂歷史,其中當然也囊括了文字及音樂的源起。

在這五張成套的台灣民俗音樂專輯裡,包含了對南管、北管及台灣各類型的傳統音樂介紹、發源以及開發此種音樂類型的團體。 

一、台灣民俗音樂專輯Ⅰ:台灣的南管音樂-台南南聲社

所謂「南管」,就是一種音樂的名稱,而且是在台灣對北方傳來的北管音樂所作的特殊對稱。這種音樂流行於我國閩南地方,在各個時代因著特性與使用樂器,陸續有「絲竹」、「絃管」、「五音」、「南管」、「郎君樂」、「郎君唱」等等名稱,在閩南及東南亞一帶,大多稱「絃管」,在台灣才特稱為「南管」。

演奏曲目:1、水月耀光;2、茶扉架;3、感謝公主;4、梅花操。 

 

二、台灣民俗音樂專輯Ⅱ:台灣的北管音樂-彰化梨春園

北管戲曲是台灣民間最普遍的戲曲,它的內容十分繁雜,幾乎在民國以前傳入的所有閩南語系或客家語系之外的戲曲,全被包括在北管的範圍,它被稱北管,是為與使用「閩南土腔」的南管對稱。北管戲曲的主要部份是亂彈戲曲,分成西皮與福路兩大系統,西皮又包括西皮與二黃兩部份,實即閩南地方化的皮黃,從北管的表演、語言、劇目來看,它可能是明末清初以後流傳至閩南、潮州一帶秦腔、漢劇、崑腔(正音)再傳入台灣者。

演奏曲目:1、風入松;2、百家春;3、拾元頭;4、上小樓;5、下小樓。 

 

三、台灣民俗音樂專輯Ⅲ:陳冠華與福佬什音

台灣的福佬系(來自閩南地區的漢族)音樂,可以分為歌樂與器樂兩大類,前者包括:民歌、說唱與戲劇,後者包括:鑼鼓、鼓吹、什音等獨奏或合奏音樂。而陳冠華正是精通於所有福佬系音樂,他精於樣樣樂器,樣樣歌調。他是現存台灣民間音樂的人間瑰寶。

演奏曲目:1、水底魚;2、勸世歌;3、土蚓仔歌;4、外江吹;5、本島吹;

6、北管達子;7、鴨母達子;8、品仔;9、吊鬼仔;10、殼仔弦;11、大廣弦;12、廣東弦;13、鼓吹弦;14、月琴;15、南二弦。 

 

四、台灣民俗音樂專輯Ⅳ:陳慶松與客家八音

一般民間音樂的由來是難以考查的,因為史書上記載的並不明確,至於客家八音也是同樣,但是根據中國音樂史上的記載與現在八音團所供奉的祖師爺-魯國相公,我們推測知道客家八音遠在周朝時就有了,是發源於湖北的黃坡,因為他與亂彈戲中的西秦腔相近,所奏的曲牌也差不多,但是客家八音不是戲,它是純樂器的演奏,偶而也來唱戲曲中的某一段,它最重要的功能是讌享、迎賓祭祀,與古代漢朝的黃門鼓吹樂相同,只是一個在朝,一個在野,有些客家人常稱「鑼鼓班」或「笛班」依我們世代相傳曉得客家八音本來並不是由嗩吶主奏,而是由數種樂器合奏的。

演奏曲目:1、新金姑;2、開金扇;3、六板;4、懷胎曲;5、端茶;6山茶歌;

7、洗手巾、思戀歌;8、病子歌;9、情不捨;10、開金扇。

 

五、台灣民俗音樂專輯Ⅴ:陳達與恆春調說唱

台灣的說唱(或講唱文學),毫無疑問的屬於中國民間說唱藝術的「南彈」部分。但伴奏樂器極少採用大陸上慣用的琵琶,而多數採用月琴,少數採用大槓弦或殼仔弦。至於說唱的曲牌,可以說是一種彈詞調,傳統上是以「七字調」、「五孔小調」、「外江調」、「雜唸仔」或「乞食調」為基本曲牌。但民間樂人中如陳達是一個傑出的例外,他不僅能運用上述傳統曲牌,而且也能將恒春地區的民歌:「四季香」、「思想起」、「牛尾擺」、「台東調」以及歌仔戲中的「哭調」,巧妙地運用於他的說唱裡,使他在說唱音樂上獨創極豐富而優美的一格。

演奏曲目: 1、陳達恆春調說唱港口事件之一

2、陳達恆春調說唱港口事件之二

【書藉尺寸】

19 * 31.5cm;精裝全彩盒裝,附5CD(中英文文獻本);56頁

arrow
arrow

    音樂向上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